岁寒春意暖。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西花沟村,家家户户挂起红红的灯笼。一大早,张利把窗户擦得干干净净,贴上了红色贴,给婆婆、小叔子做好早饭,简单收拾了下,直奔村委会,“今天,村里给俺发大红花哩”。
【资料图】
党员活动室内张灯结彩、春意融融,“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迎新春‘村晚’大联欢”红色条幅格外醒目。张利和“好媳妇 好婆婆”获奖代表、志愿者们一起陪村里老人看节目、剪窗户、唠家常,“像一家人那样,热闹喜庆过大年”。
迎新春“村晚”大联欢刚开始,西花沟村党支部书记黄永伟化身移风易俗宣讲员,“眼下,村里年轻人都回村过年了,希望大家引导身边人在文明、节俭的氛围中喜迎新春佳节……”围绕拒绝“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内容,向村民介绍了弘扬文明新风的好做法。
“今天,我们在这里对西花沟村评选出的6名‘好媳妇’‘好婆婆’进行表彰,希望她们继续带头做推进移风易俗的宣传者和实践者。”随着主持人将名字一一念出,张利整理了胸前的大红花,高兴地走上舞台。
今年33岁的张利有两个女儿,嫁到西花沟村有10个年头了。她把婆婆“处”成了妈,自打嫁进了门儿,就主动照顾起当时年仅15岁的双胞胎小叔子,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村里人交口称赞。
不久前,听说西花沟村今年的“好媳妇、好婆婆”推荐评选工作又要开始了,婆婆主动向村委会推荐儿媳,“在外打零工压根不用操心家里事,今年俺投她一票!”
“村里人谁不说你们孝顺能干,屋里屋外都是一把好手!”村妇联主任孙冰将大红奖状递给张利和其他两位“好媳妇”获得者蔡先艳、李慧慧。
55岁的郭万秀平日里视儿媳如闺女,在媳妇眼里她是慈祥的好婆婆。儿媳谢天是外地人,担心水土不服,郭万秀就琢磨起儿媳家乡菜。一旁的张利迫不及待地抢过话头,“吃喝拉撒,俺婶子都能提前想到,刮风下雨接送儿媳上下班!”
“这有什么,当娘的都这样。”评为“好婆婆”后,郭万秀说起自己的“婆媳经”,多为对方想想,婆媳关系就好处了。“村晚”大联欢还没结束,郭万秀就着急忙慌地奔向儿子家,打算给坐月子的儿媳炖个鲫鱼汤好好补补。
在西花沟村,她们没有感天动地的大事迹,勇于承担家庭的重任,上照顾年迈的老人,下照顾年幼孩子,生活中视儿媳如子女,用爱心呵护家庭,在婆婆眼里她是孝顺的好媳妇,在媳妇眼里她是慈祥的好婆婆,诠释着家和万事兴的馨香,被四乡八邻传为佳话。
当天,枣庄市妇联“倡文明 树新风 兴万家”移风易俗走进市中区活动同步在西花沟村举行。“生前敬孝尽心,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亲子共读《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倡议书,引导村里的孩子们和家长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庭美德,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没有华丽的舞台,也没有专业的舞蹈演员,一点不妨碍“村晚”大联欢散发出来的别样的魅力。
“倡文明、树新风、兴万家”,用最美好的歌声表达心底的祝福。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用最美妙的舞姿跳出心中的喜悦。 舞蹈《鲜花送祖国》《如今赶上好日子》、快板《市妇联宣传二十大走在前》、葫芦丝合奏《美丽的丽江》、合唱《妈妈教我一支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着“移风易俗”主题向村民倡导文明新风尚,呼吁村民争做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实践者。
迎新春“村晚”大联欢的欢声笑语,飘荡在西花沟村。孝亲敬老如春风一样,刮进西花沟村的家家户户。
“今天,你们咱村最美的媳妇、婆婆!”黄永伟带头鼓掌为她们致敬。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王海楠 报道)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