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舞动长宁·第13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将于今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拉开帷幕。这一代表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奖项,意味着专业领域最高荣誉。因其专业含金量在过去多年都是专业领域的盛宴,但随着近年来舞剧爆款频现、屡屡出圈,“荷花奖”也逐渐成为了大众的焦点。据悉,此次进入终评的八部精品自开票就获得市民观众和舞蹈爱好者的追捧,截至开幕前平均售票已超八成,而如《红楼梦》《门》等热门剧目更是开票当日即售罄,人气之火爆让不少有“业务学习”需求的圈内人都措手不及。
在舞迷交流群,有人加价求票,文案写得很是动人——请再给我一次“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机会!也有被朋友圈的刷屏勾起好奇心的“新人”,反复打电话到票房确认,还有什么舞剧能“捡漏”。真正让人感慨舞剧“破圈”的还是在鸡娃群里的“安利”:“不走专业也要多看剧培养气质,学舞的小孩怎么能错过‘荷花奖’?”对业内而言,“荷花奖”是专业舞者、精品力作的必争荣誉;对观众而言,“荷花奖”舞剧评奖展演是一次难能可贵的集中欣赏全国一流舞剧作品、提升审美积累的机会。
“专业赛道”的比拼能同时引发市场热潮,当然是好事,但本着共赴“美的旅程”初心的观众,也切莫“入戏太深”“关心则乱”。毕竟,专业奖项的评选不包括“人气奖”,也不看“路人缘”。作为标志着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荷花奖”舞剧评奖有着严格的评判标准。首先要符合舞剧的特点——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其次要考量剧情的发展是否符合逻辑,有没有戏剧冲突;人物的塑造和刻画,舞蹈的编创以及同音乐的融合度。优秀的舞剧不仅要吸引眼球、赏心悦目,还要能够以舞动情、以舞叙事、以舞成剧。
从“曲高和寡”到全民狂欢,近年来舞蹈类作品不断攀升的热度让人羡艳。那么多努力“出圈”的艺术门类,为何独舞蹈类作品在短短数年间异军突起?这或许和舞蹈的先天基因有关。自古以来,无需语言表达就没有欣赏障碍、年龄要求,以手舞足蹈作为情绪表达是人之初的本能,而舞蹈更是男女通吃、老少咸宜的艺术,它提供了更为亲民、更易入门的艺术表达。与此同时,新一代的舞剧编导打破传统、博采众长、不拘一格的创新探索也为舞剧创作带来了质的改变。
他们拓展视野,自传统文学、书画中汲取灵感,以舞剧为载体呈现浩瀚璀璨的中国文化;他们尝试取舍,引入电影、电视的创作手法为舞剧叙事找到新的契机;他们充分采风,面对陌生的领域先学习浸润,再寻找到能引发当代人共鸣的连接点,打造符合现代审美的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因而才有了舞蹈作品外延的不断扩展, 有了电影即视感的首部谍战舞剧,也有了让古画“活”起来的舞蹈诗剧,一部部作品带起一波波舞蹈热,这热度从圈内延伸到圈外,从地方舞台“燃”至春晚迅速蔓延至全国。
但是否获得了市场追捧、赢得了口碑的爆款就能毫无悬念摘下奖杯呢?也不尽然。观众喜爱,爱的或许是故事中闪现的人性光辉,或许是精致服化道带来的身心愉悦,也或许是某一幕的音乐、舞蹈恰好触动了心弦。而即便是已经获得票房佳绩的作品,在一片喝彩声中,依然还是能听到高阶观众给出冷静的“观剧指南”——“太像电影,舞蹈味道就弱了。”“怎么老推剧情,摆几个pose就换景,又不是情景剧。”
极为个人的观剧体验并不能全面衡量一部作品,票房的反馈也不代表一切,而不满足于看热闹的观众或许能循着专家奖的评判找到“门道”。观众口味和专业评判之间的距离,需要艺术的普及也需要全民艺术素养的整体提升,这便是上海每一座博物馆、美术馆和剧场存在的意义。每一次展览、每一场演出,都如同一堂美育课,等待观众去发现美、感知美、读懂美。(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